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极快,并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未富先老”就预示着当前社会的人力和资源上的供给难以达到老人养老生活的需求,这一供给上的矛盾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的民生问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养老设施,集合了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力量,为老人提供周全生活照顾,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本文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期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体系构成,优化设计,达到丰富老年生活,集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比分析了我国三大养老模式,同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郫都区社区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并整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空间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案例,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等方面提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构建方式。通过论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果与认识:第一,社区养老模式将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这是由于社区养老走出了居家养老的家庭人力和资源不足的困境,解决了机构养老的庞大经济负担问题,满足了老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养老的意愿,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第二,郫都区社区老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88.24%的老人具有医疗方面的需求,有64.71%的老人同时选择了精神慰藉服务。此外,还有47.06%的老人有生活方面的照顾需求,护理服务方面也有37.43%的老人有需求。郫都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体系构成当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建设,其次是精神慰藉服务,同时配备正常的生活照顾服务和护理服务。第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选址空间的复合能够优化老人的生活空间;功能空间的多义化能够提高设施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第四,根据国家建设标准和郫都区19.99%的老龄化率,郫都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规模对应的三类标准分别为970m~2、1432m~2、2069 m~2。第五,标识系统设计要表达简单、清晰易识别,标识高度、大小合适,要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观看。第六,搭建社区日照中心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检测——分享”机制,让老人及其家人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