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考古学“肝藏血”的历史考察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yangmx198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以知识考古学为方法收集整理包括《内经》时期、宋明时期、中西医汇通时期在内的三个历史时期与“肝藏血”相关的文献,采用知识考古学话语构成分析的方法,考察肝藏血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演变来分析这一历史时期“肝藏血”理论的内容及背后的知识体系。方法采用知识考古学的话语构成分析法,进行肝藏血的历史考察。①话语构成分析:应用知识考古学,对文献中“肝藏血”进行话语构成分析,分别对其理论体系中概念、原理,进行对象形成、陈述方式、概念扩散、主题从属等话语构成的四要素分析。②话语转型分析:分析“肝藏血”及其与其他概念知识型的断裂点,确定其话语形成系统的成分转换、话语形成体系特征性的关系转换、各种不同话语形成规则之间的转换、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转换。结论1《内经》时期肝的藏血功能为藏血以舍魂《内经》时期由于“天人相应”观主导着先秦两汉时期人们的思想,医学的热点是经络、脉学,而在医学理论中“气”、“神”观也充斥着整个医学领域,这些原因导致脏腑理论并不是医学理论的核心,而脏腑的功能在这个时期被定义为“守神”之器,具体通过藏精气以达到守“神”的目的,为此肝脏在“天人相应”的五行系统下属木对应的是四时之风,主藏血以舍魂,“舍魂”是肝脏的重点而不是“藏血”,这个时期对血有调节作用的也是“气”,“血”的概念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2宋明时期肝藏血功能作为肝主升主动的附属而存在肝的功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宋金元时期以五行系统解释下部“火”的病理情况,以刘完素、李东垣为代表引发了对相火、虚火、阴火的讨论。第二个阶段是由朱丹溪开始的引易入医阶段,特点是以太极动静说解释医学理论不再采用单纯的五行理论来解释下部的病理之“火”,在此过程中肝开始小范围的“司疏泄”对男子的生殖之精有疏泄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命门学说的成熟与发展阶段,在命门学说早期阶段肝主动主升的功能被不断的扩大并且引起了肝有无补法的讨论,到明朝中后期理论发展到肝虚为肝血虚需要补而肝气不需补的状况,至李中梓提出“乙癸同源论”才解决了肝有无补法的理论争议。而在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中,肝的藏血功能在不断的被边缘化,直至引发肝有无补法的讨论,医家们才开始把论点转向肝的藏血作用,肝的藏血作用在此期成为了肝主升主动功能的一种补充理论,依附于肝脏主升、主动功能而存在。3中西医汇通肝藏血功能在西学影响下有调节血量之功中西医汇通时期肝的藏血功能开始有调节血行的说法。肝开始有调节血行的理论来源为西学知识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脏腑理论在西学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提出了脏腑的“形气分离”论以中医脏腑重气化西医脏腑重解剖来解释中西医脏腑的不同,而与此同时中医的许多理论却参照了西医的生理病理学知识。而在此期对肝脏的藏血功能影响最大的便是心脏循环理论的出现,它的出现使肝脏在明朝时期开始形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第一个变化是,肝脏由从传统主筋演变为肝主神经;第二个变化是,明朝中期形成的由命门生血气的功能被弱化替代;第三个变化是,由肝主神经与调节血量解释了肝主中风,将脑中风归为肝脏病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享笔者教授《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感悟和思考,探讨了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好这门课程,让更多
目的:乙肝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其一直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感染者常常按肝炎、纤维化、肝硬化逐渐进展,最终可导致肝衰竭、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而肝纤维化形成
“十二五”时期,我国广告业实现全面、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广告业将是万亿级的市场。但其中传统户外广告粗放式
依据矿场实际需求,本文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对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平均相对分子量M(下同)=2500×104,聚合物浓度CP=2.5g/L)、"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CP=2g/L,
目的:通过对以补肾益气活血、理气化痰、滋水通脉、培补疏脉、清化消瘀、软坚消积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进行严格标准的质量评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法汤剂对CKD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症候积分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程度,客观评价该法对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对慢性肾脏病疗效相对确切
环境统计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但是,一直以来,环境统计工作却不受重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等待解决。论文就基层环境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
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基层具体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该项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背景:感染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国内外研究发现感染后咳嗽占慢性咳嗽病因的8%-30%不等。感染后咳嗽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自2009年版《咳
本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处方的分析,探讨了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用药特点和规律。希望通过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