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慈善捐赠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将公司慈善捐赠的关注度提升了一个高度。但是公司以慈善捐赠方式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质疑者认为,公司的慈善捐赠行为不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公司进行慈善捐赠会占用公司正常经营的资源,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本文基于社会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发现公司进行慈善捐赠是可以实现公司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共存的,并利用2004-2010的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进行慈善捐赠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正面的。本文共有六个章节,各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首先,以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捐赠引发的质疑为切入口,初步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引出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影响的逻辑,提出本文研究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影响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对文章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将本文脉络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即本文研究框架的流程图。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并说明本文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第二章.文献综述在本章节中,基于慈善捐赠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因而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应当置于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框架下,为了说明这个原因,在该章节中首先按照以往学者的研究,详细解释了社会责任、慈善捐赠的基本概念,出于结构的安排,在基本概念中加入财务绩效的基本概念。其次,回顾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文献。理论文献分析认为,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影响假说和权衡假说。社会影响假说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包含了隐性的求索权,一旦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不佳,公司的坏声誉就会在利益相关者中传播,拥有隐性求索权的利益相关者可能用相对公司而言成本更高的显性契约替换隐性契约,而良好社会责任的公司会发现他们的隐性契约的成本比其他公司要低,所以这类公司就会有更高的财务绩效;权衡假说认为,公司是诸如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契约体,由于公司的可支配资源是有限的,公司需要在各个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对公司的资源分配做权衡,而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会占用公司的资源,这不仅会造成额外的成本支持,而且公司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社会责任就会增加股东的机会成本,进而股东的经济利益会受到侵害,最终结果是公司的财务绩效降低。同时,实证研究的文献表明,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并没有定论,但是正向的影响仍是占多数。最后,回顾慈善捐赠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文献。结果显示,慈善捐赠一般通过广告效应、建立声誉、树立战略对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而负面影响和不相关的结论仍处于下风。第三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在本章节,首先,依次介绍社会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四个理论的起源和代表性观点。同时,基于上述理论逐个分析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影响的逻辑。其次,融合上述四个理论,分析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影响的逻辑,即公司作为营利性组织,慈善捐赠从表面上看侵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因为慈善捐赠占用了公司的资源,增加了公司参与盈利性项目的机会成本。依照资源依赖理论,公司的存活能力取决于其从外部环境获取关键资源的能力,因为公司不能对资源完全实现自给自足,而关键资源的获取不仅是受到显性契约的约束,更含有由社会规范、习俗、承诺和信念等所阐释的非正式的协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诸如顾客、社区、人力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公司通过慈善捐赠,参与社会交换,换取公司存在与发展的道德基础。基于慈善捐赠信息披露的不及时,提出本文两个假设:(1)在既定的条件下,相对于没有进行慈善捐赠的公司,进行慈善捐赠的公司滞后一期的财务绩效更好;(2)在既定的条件下,相对于进行慈善捐赠力度较小的公司,进行慈善捐赠力度较大的公司滞后一期的财务绩效越好。第四章.研究设计为了验证第三章的假设,本章节设定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总资产收益率,解释变量包括捐赠可能性和捐赠力度两类指标,后者包括捐赠金额自然对数的绝对量指标、捐赠收入比和捐赠资产比的相对量指标,控制变量为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上市年龄、实际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否行业管制、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是否是2008年及其以后样本。然后建立两个多元回归模型,第一个模型验证公司慈善捐赠可能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第二模型验证公司慈善捐赠力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说明本文样本的筛选原则和数据来源。第五章.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首先,对全样本和捐赠样本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其次,分别对全样本和捐赠样本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多元回归分析;此后,对上一年的财务绩效进行控制,并分析在控制部分内生性问题后的回归结果。最后,为了研究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包括寻找捐赠力度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财务绩效的稳健性检验;此外,考虑到2008年及其以后金融危机影响比较深远,公司业绩的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同时,2008年我国发生了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此时慈善捐赠超出了正常情况下捐赠的计划,比较特殊,而且有不少上市公司及时发布了慈善捐赠的临时公告,虽然不是当年最终的慈善捐赠数据,但是会与上一年度慈善捐赠的影响有所叠加,影响本文研究的可靠性,本文剔除了2008年及其以后的所有样本,选择2004-2007年样本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本文的假设基本成立。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启示首先,得出本文结论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其次,依据结论得出关于公司捐赠和关于政策两大方面的启示,前者包括慈善捐赠制度在战略慈善、捐赠决策、资金配置、信息披露、绩效评价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后者包括扩宽我国税法中对允许扣除对象的限定、简化退税程序、提高慈善捐赠的扣除限额或延长公司慈善捐赠的扣除期限等三方面的建议。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1)角度变化的贡献以往学者研究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时,大多采用的是公司慈善捐赠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而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上一年度捐赠情况对本年度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慈善捐赠的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畴,公司进行慈善捐赠完全出自于公司的自愿行为,除了2008年因为汶川地震的缘故,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并没有发布公告披露慈善捐赠信息、。即使是2008年因为汶川地震原因,2008年上市公司当年发布慈善捐赠的公告有所增加。实际上,2008年有进行捐赠的上市公司涵盖的范围更广,有的是没有发布临时公告,但在当年年报中披露了捐赠数据,而且金额更准确。此外,年报信息能被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接触到,他们在年报公布之后了解了公司捐赠情况,.才能对公司做出反应,因而慈善捐赠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本文研究的是上年度捐赠情况对本年度的影响,补充了以往研究的内容,在研究的角度上具有一定的贡献。(2)样本选择的贡献以往学者也做过大样本的上市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涵盖最新年度的大样本数据验证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丰富了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3)理论分析的贡献以往学者在做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理论分析时,选择的理论比较单一,而本文一方面基于社会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分别分析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将上述理论进行融合,进一步分析了公司慈善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