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为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金融危机之中帮助众多中小型企业渡过难关,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我国经济的适应性产物,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加大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增强银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作为中国银行业重要一员的城市商业银行业不例外。鉴于其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强风险控制显得极为重要,但前提是对经营风险要有精确评价。由城市信用社转化而来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转型不彻底、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地域不广泛、定位执行不准确等原因的存在使得其经营风险变得非常独特,加之我国经济数据的不完备性使得评价其经营风险变得异常困难,传统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现实意义。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经营风险评价方法急需升级,理论上迫切需要梳理和优化现今经营风险评价方法,同时也需要总结相关发展经验。因此,密切关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进程,深入洞悉其经营风险特性和成因,升级和推行适宜的经营风险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取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简要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银行风险评价方法;重点探讨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内涵及成因,并在四方面深入讨论;详细阐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经营风险评价中的优越性;针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数据验证了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给出了合理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突破我国经济数据不完备的缺陷,借鉴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合理的经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创新性的结合了灰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聚类法和因子分析法,保证了信息的精确度和客观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