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耕地保护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166×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7.3%,由于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4%。为保护耕地,新疆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同时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耕地保护政策。从1991年到现在,新疆耕地数量的增加,得益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但是,耕地的质量不容乐观。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绩效如何,怎样客观评价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并对下一步的耕地保护政策加以完善,是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重要问题。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就是对耕地保护政策的效果进行研究,以确定政策的价值,从而决定政策的延续、调整或终结,为下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全国及新疆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同时期的耕地保护政策特征,并对新疆(2000~2008年)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首先,从主要耕地保护政策来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率高于全国,达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用途管制等政策均已完成目标;耕地面积与保有量的差距在2010年为3.09×1~4hm~2,达不到预期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率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没达到新疆规定的85%的目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政策没达到规划制定的目标;其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在全国排名第19位,并且14个地州的政策绩效差别很大。最后,为提高新疆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