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学校园建设也随之迎来发展的高潮。校园的环境和教学建筑形态伴随着开放多元的教育观念和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开放式教学的提倡,强调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协作,强调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另一方面,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校园人口大幅膨胀,与之相对应,新建校园的规模也在扩大,给其中的教学楼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从过大尺度的校园空间过渡到使用者的尺度,如何快速疏导骤发性人流等等。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后现代的建筑思想让我们从功能主义走出来,经历着一场快速突变,如同库哈斯所讲的“即时城市”,城市领域缺乏都市性的城市化。类似的经历在校园领域也同样存在,由于缺乏与环境的互动,一些“速成校园”成为了附加了建筑风格的体量的集成。从中,我们看到的只是教学楼建筑设计的速成化,看不到设计者们对教育理念更新后教学楼设计应该走向何方的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楼灰空间,能够为教学活动、师生交流与教学环境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让校园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 本论文基于以上的背景,分析了高校灰空间的基本构成,通过调研成都地区的高校灰空间的使用情况,对其中的暴露出的问题结合空间理论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灰空间的特点归纳出影响因素,然后进一步分析其设计原则,为高校灰空间的优化设计和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