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与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对上述三项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大剂量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治疗,观察其对三者影响,进一步探讨NAC治疗IPF的作用机制。
方法:对31名IPF患者进行临床-影像-生理(CRP)评分,同时测定血清MDA、PCⅢ和LN水平。再将31名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给予NAC0.6mg3/日;强的松:0.5mg/kg/d×4周、0.25mg/kg/d×8周、0.125mg/kg/d或0.25mg/kg/d隔日一次口服维持。B组只给予强的松口服,强的松用法、用量同A组。上述药物观察时间为3个月。治疗后分别进行CRP评分,并测定血清MDA、PCⅢ和LN。选择2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入,无心、肝、肺、胃等重要脏器疾病,且肝、肾功能正常者为健康对照。
结果:
1.IPF患者血清MDA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明显升高(P<0.01);血清PCⅢ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血清LN与健康对照对比明显升高(P<0.01)。
2.CRP评分与血清MDA呈显著正相关(r=0.926,P<0.01);CRP评分与血清PCⅢ呈显著正相关(r=0.920,P<0.01);CRP评分与血清LN呈显著正相关(r=0.924,P<0.01)。
3.血清MDA与PCⅢ呈显著正相关(r=0.896,P<0.01);血清MDA与LN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1)。
4.经NAC联合强的松治疗的16例IPF患者,其CRP评分、血清MDA、PCⅢ及LN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DA、LN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评分、PCⅢ水平下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IPF患者CRP评分、血清MDA、PCⅢ、LN高于健康对照组。
2.IPF患者随着CRP评分的增高,即肺纤维化损伤程度越严重,血清MDA与PCⅢ、LN含量呈增高趋势。
3.随着IPF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升高,血清细胞外基质成分PCⅢ、LN均有升高趋势。
4.NAC联合强的松治疗IPF疗效可能优于单用强地松治疗,长期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