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26例月经过少伴失眠患者的月经情况与睡眠质量调查,根据“异病同治”的思想和“心主血脉”、“心藏神”的理论,分析妇科用药的特点,探讨从“心”而论该类病证的可行性,从一个方面体现经病与他病的治疗原则。[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四川省中医院导师门诊就诊,符合月经过少及失眠诊断者126例,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本调查126例患者,月经量减少1/3及以上者27例,减少1/2及以上者54例,减少2/3及以上者45例;月经过少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其中1年以下者41例,1至4年者59例,4年及以上者26例。2.本调查126例患者,失眠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年,其中1年以下者51例,1至4年者58例,4年及以上者17例。PSQI总分最低分5分,最高分17分,其中5至7分者23例,8分及以上者103例。3.经秩相关、线性趋势检验(P<0.05,r>0),认为PSQI总分与月经过少病程、失眠病程及月经量减少程度成正相关,与年龄、妊娠次数、文化程度、职业无相关性;失眠病程与月经过少病程成正相关,与月经量减少程度无相关性。4.临床治疗情况:本调查126例月经过少伴失眠患者临床上均以养心补血为治,养心补血药共用352次,其中当归次数最多,86次(24.4%);既具安神又具调经的药物以丹参用次最多,为31次(8.8%)。[结论]1.月经过少病程越长、失眠病程越长或月经量减少程度越重,睡眠质量越差;月经过少病程越长,失眠病程越长。2.临床治疗特点:月经过少伴失眠患者以养心补血为治,补血药调经辅以养心安神者以当归用次最多,既具养心安神又具补血调经的药物以丹参用次最多。3.本调查月经过少伴失眠的就诊率较高,且二者常常并见,临床治疗可基于“心主血脉”、“心藏神”的理论,异病同治,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