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及伴有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本病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FD发病率高,但病因病机未完全明确。本次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二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理论研究:包括古代中医学对痞满证研究的文献综述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中西医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临床研究: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特点、中医病因、证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规律进行探索。结果:1.患者不同性别在各年龄段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发因素以饮食不节最为常见,占患者总数的34.0%,其次为情志不畅,占29.2%,而饮食偏嗜中以辛辣和肥甘油腻最多,分别占25.5%和19.8%;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为脾虚气滞证29.2%,湿热壅滞证28.3%,肝胃郁热证23.6%,肝胃气滞证18.9%;4.患者年龄、病程、饮食偏嗜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性别、诱因在中医证候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证型的症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性别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无关。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病程、饮食偏嗜无关。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诱因有关。4.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证型之间症状分布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