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及伴有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本病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FD发病率高,但病因病机未完全明确。本次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二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理论研究:包括古代中医学对痞满证研究的文献综述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中西医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临床研究: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特点、中医病因、证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规律进行探索。结果:1.患者不同性别在各年龄段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发因素以饮食不节最为常见,占患者总数的34.0%,其次为情志不畅,占29.2%,而饮食偏嗜中以辛辣和肥甘油腻最多,分别占25.5%和19.8%;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为脾虚气滞证29.2%,湿热壅滞证28.3%,肝胃郁热证23.6%,肝胃气滞证18.9%;4.患者年龄、病程、饮食偏嗜在中医证候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性别、诱因在中医证候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证型的症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性别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无关。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病程、饮食偏嗜无关。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诱因有关。4.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证型之间症状分布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分析肠系膜囊肿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和特点,探讨及寻求诊断肠系膜囊肿的依据。方法 5例肠系膜囊肿患者行MSCT检查,应用增强和多平面重组(MPR)对肠系膜囊肿显示
饮食禁忌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患病期间对于发物的禁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题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从记录理、法、方、药、验的各类中医药文献切入,通过对文
近年来,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1]的患者逐渐增多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研究SAP并发ACS的临床医师越来越多,但迄今在治疗方面仍未找到一套标准的治疗
针对《认识时间》这一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
<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这对改善民生领域的工作提出更
目的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2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常规放射
全球经济逐步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贸易经济管理呈现出许多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显著特点,我国企业贸易经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贸易经济管理各项内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也把将陕西建设成为“西部文化强省”作为一项重
由于大地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地震子波在传播过程中是逐渐衰减的,子波传播是一个动态的的衰减过程。本文应用Gabor反褶积模型估计衰减的地震子波,提取反褶积因子,从而得到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