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a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区形态结构、CD54、NMDA、NOS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的影响,讨论它在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4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Ⅰ组:假手术组(n=20);Ⅱ组:缺血再灌组(n=60);Ⅲ组:EGb干预组(n=60).Ⅱ组、Ⅲ组大鼠均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部短暂脑缺血模型,缺血1小时后拔出线栓至颈外动脉段即为再灌注开始时间;Ⅰ组即假手术组手术操作除不插入线栓外同前,Ⅲ组大鼠在栓塞大脑中动脉的同时腹腔内注射Egb(20mg/kg).分别于术后6h、24h、48h、96h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冰冻切片CD54、NOS的阳性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mRNA的阳性表达,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的情况.检测结果经IPP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皮层、纹状体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意义探讨Egb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开辟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iNOS、TNF-α、NMDA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的影响,讨论它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
目的:1.探讨食管癌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2.探讨同期放化疗对血清VEGF表达的动态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3.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的初步总结.结论:1.治
对照病理,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放射学表现的病理基础;评价各种放射学检查手段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合理选用相关检查方法.结论OLT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
目的:针对不同的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系统,制定各自的形态学复检规则;对自动化体液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进行初探。方法:1058例新鲜尿液标本通过Siemens Atlas型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和
背景与目的:  脑卒中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疾病,而其又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构成部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半胱
该研究将上海地区3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PegIntron 40mcg或50mc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联合RBV 750~1 050mg/天)27例和对照组(常规IFNα-2b 300万u,每周三次皮下注射,联合R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