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和CT的对照分析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间质瘤(GSTs)的临床和DCUS、常规CT及MSCT影像学资料做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DCUS、常规CT及MSCT影像学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肿瘤的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或腔内外型)、大小、囊变、坏死、钙化、溃疡、CDFI血流类型、超声增强模式、CT强化方式、区域淋巴结是否肿大和远处器官是否有转移等,判断上述征象对GSTs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15例GSTs位于胃底部10例,体部3例,窦部2例;病理诊断高度恶性7例,低度恶性3例,潜在恶性5例;10例肿瘤直径< 5cm,5例肿瘤直径≥5cm,均为高度恶性或低度恶性,5例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2例伴远处转移.MSCT检查中4例动脉期扫描时可见到肿块边缘及实质内散在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实质成分持续强化,MSCTA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供血动脉.术前DCUS、常规CT和MSCT检出肿瘤分别为15例、13例和1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0%(12/15)、66.7%(10/15)和86.7%(13/15); DCUS检查中腔内型和腔内外型9例,表现为局部黏膜皱襞隆起,胃腔内见圆形或类圆形弱回声团块,呈不均匀低回声10例,呈均匀回声2例,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楚,5例肿块黏膜面见小凹陷,6例腔外型中仅1例显示胃腔受压变形,余3例未见异常.DCUS增强特征:整体不均匀高增强、快进慢出模式. 结论:DCUS对病灶〈2 cm的动态实时显示和细节层次分辨率较高,对腔内型和腔内外型肿块的诊断有价值,而对腔外型的诊断有限,可作作为<2 cm的腔内型和腔内外型GSTs的首选初筛方法,MSCT多期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血管成像(MSCTA)对>2cmGSTs的准确定位及病灶的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柱肥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肾柱肥大的声像图及误诊原因。结果 27例病灶中诊断为肾柱肥大的22例,诊断为可疑肾肿瘤的5例。有22例病灶的直径小于3 cm,肾柱肥大区的血管为逐级分布的树枝状结构。结论 超声检查简便安全,可作为诊断肾柱肥大的首选方法。
目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且常伴发重症肌无力,鉴于我院病人主要来源中国西北部,基于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本文回顾分析中国西北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像诊断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分析其逐年发病率、性别、年龄差异等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分析2009~2015年确诊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影像学
目的:探讨新生儿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影像表现. 方法:结合1例新生儿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初步总结. 结果:患儿,女,29天,足月顺产,出生后无自主呼吸,Apgar评分2-3-5,呼吸机支持26天.胸部CR: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双肺内斑点样模糊影.双侧胸壁软组织混杂较高密度影,双侧协腹线区薄层长条状较高密度影,考虑弥漫性钙化可能.双侧胸廓缩
目的 总结乳腺纤维腺瘤的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并有病理证实的单发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乳腺DCEMRI检查.总结在DCE-MRI影像上乳腺纤维腺瘤的形态、边缘、强化和曲线特征.统计依据DCE-MRI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准确度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肝脏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从2013年12月至今收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肝脏转移瘤患者34例(共计病灶58个),随访3~9次,均采用我院MRI750 3.0T磁共振对患者进行肝脏常规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实质及正常部位的ADC值,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临床首次诊断未考虑为阑尾炎,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者1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螺旋CT轴扫和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8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并有明显强化,其中4例阑尾内见结石;盲肠和(或)周围炎10例;右下腹局限性脓肿5例,其中2例伴斑点钙化.采用螺旋CT轴扫法误诊为回盲部及升结肠肿瘤2例,
目的 总结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乳腺DCE-MRI检查.总结在DCE-MRI影像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形态学特点、TIC曲线的类型.统计依据DCE-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度.结果 本组76例患者,在DCE-
目的:通过采用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探讨不同时期帕金森患者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并计算全脑CBF值及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脑区间局部CBF值间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根据H-Y分级的13名早期PD患者和10名中晚期PD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13人,采用GE 1.5T HDMR,对三组行常规T2WI、T2Flair、3DT1及3D-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CTA成像时造影剂温度对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和动脉期CT值的影响. 方法 连续采集2016年1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共10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患者均为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无肿瘤化疗、血管炎等导致上肢静脉异常的病史.静脉穿刺应用18G密闭式留置针行肘正中静脉穿刺,CT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碘帕醇60ml,注射速度5ml/
目的 评价碘油栓塞联合CT导向下125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35例,病例均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全部病灶在接受TACE治疗2周后,在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碘油栓塞区内及其周围.结果 2个月后增强CT复查,发现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9例;无变化(NC)7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