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聚丙烯/竹纤维部分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研究

来源 :第三届国际阻燃材料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阻燃聚丙烯/竹纤维(BFP)部分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并利用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以及锥形量热仪研究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阻燃BFP的热释放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峰值(THR)相比未阻燃的BFP复合材料发生明显降低,pHRR从540.0下降到227.5kW m-2,总热释放从75.3下降到49.2MJ m2.微胶囊聚磷酸铵可以明显提高BF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其他文献
机舱内典型相态可燃物(即聚氨酯泡沫、齿轮箱油、变压器油、液压油和润滑脂)的火灾特性通过其热解特性、热释放速率(HRR)、总释放热(THR)、闪点、燃点以及点着温度等特征参数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发现,变压器油最先可能发生燃烧,液压油次之.
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模拟膨化蛭石防火保温板作为列车内装材料时,火源在座椅上的列车火灾过程,并与常规材料的火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蛭石防火保温板的阻燃性对火灾前期影响不明显,在907s以后,阻燃性表现明显,火灾逐渐熄灭,熄灭时间比常规车厢提前1442s;由于蛭石防火保温板良好的隔热性,使得在火灾前期车厢内的温度高于常规车厢,由于火灾提前熄灭,所以在907s-2050s,车厢内温度也高于常规车厢.
复合防火玻璃具有优异的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在火灾中可起到阻挡烟雾、火势蔓延,帮助人员逃生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近年来大量研究都围绕着改善复合防火玻璃的耐火隔热性能展开,而关于其间防火凝胶的耐火隔热机理研究却鲜少被涉及.本研究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采用casting in place法在浮法玻璃间合成一种具有耐火隔热作用的防火凝胶.研究中根据GB15763.1-2001对复合防火玻璃的耐
这项研究致力于使用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单一松叶(SPN)在惰性气氛中降解形成的炭的燃烧.计算结果、燃烧速率测试结果与火焰传播的温度曲线获得令人满意的吻合.
芳砜纶(PSA)纤维是由中国学者自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耐高温纤维.本文利用TGA和DTG技术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PSA纤维的热降解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PSA纤维的初始的热解温度为375℃,在空气气氛下其初始热解温度为410℃,当温度上升到时800℃,纤维全部热解,其残分为0.
再生聚酯(RPET)通过熔融共混,与磷系阻燃剂(FRP)、α-磷酸锆(α-ZrP)复合.分析了RPET/FRP/α-ZrP纳米复合物的热学性质.将干燥后的复合切片进行熔融纺丝制备改性纤维.测得含不同含量α-ZrP的复合纤维的力学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α-ZrP与FRP之间存在显著的阻燃协效作用,使复合纤维达到1.9cN/dtex的纤维强度,31.6%的极限氧指数(LOI).
在本工作中,炭黑(CB)和氧化镍(NiO)组合被证明可以同时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阻燃和力学性能.从扫描电镜的结果来看,CB和NiO均匀的分散在PBS中,填料和基体之间显示出很强的相互作用,锥形量热的测试结果表明,CB和NiO的比例对PBS的阻燃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PBS/CB/Ni三元体系中,随着CB含量的增加PBS的阻燃性能逐渐提高.在加入总量为10wt%,CB和NiO的比例是1∶1
一种包含聚磷酸三聚氰胺(MPP)和埃洛石纳米管(HNT)的阻燃体系被成功应用于成纤尼龙6的阻燃中.由于较低的阻燃剂含量,尼龙6良好的可纺性得以保留.结果表明在MPP和HNT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阻燃后的尼龙6氧指数为24.0%,垂直燃烧等级为V2.热释放速率峰值由553.5kW/mn2降为367.6kW/m2.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燃烧后的残炭可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的炭层.此外,还对MPP与HNT之间的协效作
本文以改性聚磷酸铵(MAPP)作为添加型阻燃剂,制备出了添加型阻燃木粉/PP复合材料(WPC).测试结果表明:MAPP阻燃木塑复合材氧指数能达到43.0%,燃烧时无滴落现象,垂直燃烧过V-0级;加入阻燃剂MAPP后,WF/P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THR)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同时通过热重分析(TGA)分析了MAPP阻燃WF/PP复合材料的机理.结果表明阻燃剂MAPP能催化WP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生产总量达到了合成纤维总量的80%,而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大国.但是,由于聚酯本身存在着易燃以及燃烧过程中出现熔滴的现象,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应用的大多数阻燃剂都是通过促熔滴机理来达到阻燃目的,而这些熔滴会在火场中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如何平衡抗熔滴和阻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学术界及工业界共同关心的难题.在之前的报道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