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特异性T细胞免疫观察

来源 :第5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T淋巴细胞对HBV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变化及其特征。
  方法:收集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为刺激物,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其分泌r-干扰素(IFN-r)产生斑点的情况。同时对血清HBV DNA和HBsAg、HBeAg等病毒学指标及ALT等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1)治疗前,所有患者ALT、TBiL均高于正常上限,治疗1月后,ALT复常率为35.3%(6/17),治疗3月后ALT复常率为58.8%(10/17)。治疗前,17例患者中有15例HBV DNA大于106,2例大于104;治疗一个月后,9例患者HBV DNA降为检测下限以下;治疗三个月后,有11例患者HBV DNA降为检测下限以下,其余6例患者HBV DNA下降也大于2log值。治疗前,17例患者中有14例血浆HBeAg阳性;治疗三个月后,有1例患者血浆HBeAg转阴;所有病例都没有出现HBsAg转阴。(2)抗病毒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患者针对HBsAg和/或HBcAg和/或HBe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4.7%、76.5%和82.4%,在抗病毒治疗前后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不论治疗前后,患者针对HBc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率最高;治疗后,对三种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频率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在治疗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不论治疗前后,患者针对HBc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平均反应强度最高;治疗后,针对HBsAg和HBeAg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平均反应强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HBcAg蛋白的平均反应强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之间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5)患者对HBcAg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平均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有明显负相关性,与血清ALT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有增强,这种改变可能与HBV DNA的下降有关,对患者的免疫重建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管理工作的成效,基于制造企业的数据库,分析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效率问题,研究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管理工作成效的诸多因素,希望能够为制造业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
精益思想本身就来源于精益生产方式,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精益思想在各个行业和管理领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比较常见的管理思想.文章分
实事求是最难  人物周刊:外面崇拜您的人很多,每天到华西村来参观,听您讲座的数以千计,您觉得自己过人之处在哪里?  吴仁宝:我个人来说,对我自己的评价,从性格来说可能和别人有不同之处。一是我的性格,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以很快的速度去办,如果不办,我睡不着觉;二、我办这个事情,会反复思考利弊关系,不脱离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所以几十年下来一直到现在。但是为什么要实事求是,比如50年代的时候,有些政策和华西
  体质性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体质性黄疸)指由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变异,引起某些酶代谢缺陷所致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多属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本文介绍了几种体质性高胆红素血
  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包括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体以及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意在帮助临床医
  本文介绍了NAFLD的临床病例综合征的理念,提出了原发性高NAFLD及MS的主要诱发因素是肥胖、内脏肥胖、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NAFLD自然转归的总体评价包括健康结局和疾病结
在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作为国家经济产业的一分子的林业,在职能上也在不断地变化,由作为生产原料和产品的职能上再增加了生态职能,在经济效益上再加上了社会效益.国家
  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用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脏功能支持的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前景是令人鼓舞。本文介绍了生物人工肝技
  本文初步阐明了慢性乙肝免疫学特征和相关的发病机制,表明由于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耐受或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直接影响到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和疗效,同时介绍了抗慢性乙肝免疫
本文报道辽宁省内特螨属一新记录。中华内特螨NenteriasinicaMa,1998该种属于尾足螨科Uropodidae。标本1♀,采自辽宁省昌图的土壤中,1997-Ⅹ。模式标本产于吉林省白城市土壤中。雌螨体深黄色,卵圆形,有前突。背毛极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