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HIV/AIDS的行为预防:来自美国及纳米比亚的经验教训

来源 :2000年青少年及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现状、展望及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HIV感染问题已引起了全球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近年来中国药物滥用和HIV感染的持续增长令人担忧,急需在公众包括青少年中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西方国家的研究有力地证实在流行情况尚不明确的情况下,HIV行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人们的危险行为.而且如果辅以适宜的指导方针,这些措施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本文将回顾一下美国青少年HIV/AIDS行为预防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成功案例的共性.同时也简要介绍美国和纳米比亚在青少年HIV/AIDS危险因素干预方面的经验.
其他文献
神经营养素NGF、BDNF、NT-3、NT-4/5等对于脊椎动物视觉系统神经回路的发育和再生有着广泛的作用.过去10年来的研究指出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许多视中枢均分布有神经营养素和它们的受体.本综述归纳了前人的工作并结合作者及所在实验室的工作着眼于神经营养素及受体在视网膜(retina)、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
在SD大鼠离体海马脑片上研究了人参皂甙对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在培养的Simonsen小鼠皮质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上分别研究了人参皂甙对缺血缺氧时谷氨酸释放和摄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人参皂甙对SD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海马、大脑皮质等部位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人参皂甙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与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及抗NO的神经毒性两作用之间的关系.缺血缺
本研究即利用原代培养的胚胎小鼠皮层神经元,建立了兴奋性氨基酸、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羟自由基、β-淀粉样蛋白片段(β-AP)以及缺氧(5﹪CO+95﹪N)等损伤模型,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比色分析、LDH释放量测定、单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测定等手段,比较了上述多种微环境因素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及活性的影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弛缓等一系列症状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病人脑内Lewy小体(LB)的形成.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出现,PD的发病率呈现了明显的上升势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斥资进行研究.目前在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雌激素通过E/ER复合物与特定的DNA复制序列即雌激素反应元素(EREs)结合以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75NTR和trkA的启动了或5端具有与之近似的序列,且发现E/ER复合物与BDNF基因的ERE样序列结合.动物实验显示切除卵巢和雌激素处理直接影响脑内NGF、BDNF、p75NTR和trkA mRNA表达.这一结果提示:雌激素受体和被作用的神经营养素相关基
用于移植研究的周围神经,一般为取自动物后肢坐骨神经分支的胫神经或腓神经,也有采用整条坐骨神经者.在啮齿动物,取下供移植的腓神经长度可达3cm.通常将周围神经移植于视网膜内或被切断的视神经眶侧断端上,为节细胞轴突再生提供适宜的环境.周围神经是中枢神经再生的极好桥梁,因为:(1)溃变的髓鞘和存在于周围神经髓鞘内的抑制因子(如髓鞘相关糖蛋白)被同时清除;(2)周围神经内不存在中枢神经髓鞘内的抑制因子;(
Notch途径可能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在MMTV转基因小鼠中有较高频率的胸腺瘤发生,研究发现这与Notch受体的异常激活有关.最近有人根据多种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提出EB病毒的EBNA2抗原是通过模拟Notch受体的作用发挥其促进细胞永生化的作用的.Notch受体的胞内区(Notch的活性形式)的转化活性也于最近得到证实.此外,Notch受体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发挥需要两次蛋白酶降解过程,一是在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是一种脑肠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组织中,起着神经调质、神经递质和局部激素的作用.生长抑素在人和大鼠脑内的分布提示其参与了体内内分泌调节,认知和记忆,自主调节和运动等多种功能活动.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影响下丘
为了解低年级医科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看法,1997年6月对266名上海某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16~23 岁,男130、女136)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由于近年来大众媒体对艾滋病的广泛报道,大学新生对艾滋病有了一般性了解,但不能正确判断接种疫苗、被蚊虫叮咬、共用坐厕、共用饮食器皿等途径能否传播艾滋病,正确回答率约为30%、53%、62%及71%.
1990年越南发现第1例AIDS病例.感染率正迅速上升,而且大约一半的感染者年龄在15~24 岁之间.越南HIV的流行病学谱与在泰国观察到的相似,预计异性传播将是普通人群中传播该病的主要方式.1999~2000 年,马里兰大学和Khanh Hoa省卫生暑在15~20 岁的青少年中开展"关注孩子"的HIV预防试点项目.Khanh Hoa省4个公社的160名青少年参加了该项目.试验前和试验后资料的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