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栎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

来源 :第五届博士生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分形几何维数可揭示种群空间分布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是种群格局研究的扩展和深入。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不同群落类型中辽东栎种群格局的研究表明,整体种群格局的三类分形维数均较低,表征辽东栎种群空间利用能力较差,个体间关联较弱,个体聚集程度不高,个体分布呈均匀或随机趋向,揭示出辽东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中个体空间格局分形特征的差异。
其他文献
为使八达岭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使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规范化,制订经营目标和因地制宜地落实经营技术措施,结合八达岭林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并在八达岭林场生态公益林中初步划分出45个经营类型。
本文以南京秦淮河为例分析了河岸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河岸带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容积重变化较大;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因取样地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上游土壤呈酸性,中游、下游土壤呈碱性;土壤有机质主要积聚在地表;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H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游河岸土壤含磷量低于下游河岸的土壤全磷量,但不同层次磷的含量无显著变化。
利用大粒粳稻16115与小粒粳稻16005的杂交后代F3、F4代家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粳稻谷粒形和垩白性状的表型变异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3代和F4代谷粒的长、宽、厚、长宽比、千粒重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长宽比在F3代和F4代均表现超双亲分离。F4代粒形各性状值均小于F3代,随着世代的增加,其粒形性状值趋于减小。F3代和F4代稻米垩白性状均呈接
本文通过酶解实验提出秸秆粗饲料中的粗纤维成分为两个结构层次。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秸秆中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80.98%,纤维素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19.31%;玉米秸秆中被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60.23%,纤维素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44.36%小麦秸秆中被半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半纤维素总量的46.20%,纤维素被纤维素酶降解部分占纤维素总量的43.0
在明确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基础上,根据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联合开展的“福建省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暨新农村建设百村调查活动”的要求与安排,在对福建九地市69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以百村调研数据和历年福建统计年鉴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对处于福建九地市三个经济层面(沿海发达、沿海不发达、山区不发达)的福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难点进行深刻分析,提出加快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
以响叶杨、银白杨以及响叶杨×银白杨F1代94个单株为试材,利用TP-M13自动荧光检测系统,通过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杨树SSR荧光标记技术中PCR反应体系和条件。通过实验确定10μl反应体系最佳因子组合为:Taq聚合酶:0.75U;Mg2+:2.0mmol/L;dNTP:0.15mmol/L;引物(R&M13):0.20μmol/L;引物F:0.05μmol/L。最佳PCR反应程序为:95℃2m
应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头(TDP)测定了不同胸径胡杨生长季的树干液流,初步分析和比较了其树干液流的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晴天,胡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液流速率的峰值一般出现在11:00或12:00;从不同胸径胡杨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来看,胸径60cm和28cm胡杨液流速率均春季(5月)大于夏季(8月),而胸径15cm胡杨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反;同一深度不同方位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差异较
通过盆栽实验,测定木栓榆、厚叶榆和白榆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存活率、叶绿素(chl)、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等,以期研究它们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种幼苗的Pro含量均逐渐增加,初期上升不明显,中后期增加显著,但木栓榆和厚叶榆Pro增幅比白榆小。存活率均下降,白榆降幅最大,木栓榆最小;白榆的MDA增加最明显,厚叶榆也很明显,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降水改变正导致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碳水平衡的适应性变化;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性影响着荒漠植物群落组成。本研究将生理生态与个体形态尺度相结合,调查中亚荒漠关键种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和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对自然生境中水分条件改变的响应与适应。于2005年生长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设置3个降水梯度(自然、双倍和无降
通过田间蚜块计数、黄色粘虫板诱集、室内镜检等方法统计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Hausmann)]及其寄生性天敌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种群数量,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消长动态。利用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连续2年调查发现,苹果绵蚜种群在鲁西南地区全年发生两个高峰。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在苹果树体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