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基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与石漠化灾害应对的实证视角

来源 :中国社科院,云南省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区域灾害理论出发,系统地评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认为中国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还很薄弱,在实践方面相比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灾种差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灾前对某区域孕灾环境稳定性、致灾因子风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基础上对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贯穿灾害始终的灾情的获取和评估,灾中灾害应急预案的调整和实施,以及灾中的应急行动管理,构成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有效性的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其他文献
在涉及颅内出血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鉴别与疾病的关系:详细了解案情以及尽可能地了解伤者的临床病例材料以及其受伤以前的健康状况,特别是门诊记录和特殊检查结构,对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员应调去其伤前半年以上的体检报告,必要时对其进行CT或MRI复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脑部血管疾病。对脑部自发出血的好发部位要特别关注,必要时让伤者进行与之对应的临床检查,以排除其存在病理基础
法医在检验摔跌所致颅脑损伤死亡者时,应详细了解案情、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综合分析。摔跌伤常表现为外轻内重,体表损伤局限、轻微;以头部损伤为主,摔跌部位以枕部、颞部多见;非受力点以外较严重的对冲颅脑损伤是摔跌伤最明显的特征。
本起案件是交通事故后不久发生纠纷打架,因此在鉴定时需严格区分是摔跌伤还是徒手伤,进而判定损伤系交通事故还是打架所为。对案件定性非常重要。经体表损伤及损伤特点、致伤物、影像学及监控视频分析来看,王某的头皮下血肿、左眼周青紫、右耳后出血、颅脑损伤系打架外伤所致,左肘部、左双膝部系交通事故外伤所致。
本例伤者卢某某骑摩托车颈部被钢丝挂伤颈部,造成颈部软组织挫伤,环状软骨骨折,喉下部气管上段断裂,继发气管狭窄.声门闭锁.会厌关闭不全,依赖气管套管通道呼吸,激动时出现喘息痰鸣,近18个月,达到了治疗终结时效,符合评残条件,在伤残程度评定时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颈部损伤呼吸道堵塞治疗无果是否能视为严重呼吸困难;气管导管缓解了部分症状,吞咽功能部分障碍又被瘢痕封闭声门掩盖,声门闭锁语言功能丧失,颈部
轻微外力作用导致的心脏破裂的情形比较少见,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难度。在分析判断时,要注意把握以下要点:死者的性别、年龄、身心状况、疾病史等对其受到轻微钝性外力时产生的影响;当心外膜有出血区域而未见明显破口时,要对心脏进行深层次的解剖;心脏破口所在位置、损伤形态和组织学变化;轻微钝性外力的作用部位,尤其是心前区或胸背侧;结合现场勘查,判断较小的外力对心脏破裂的作用。
外伤性肋骨骨折的司法鉴定,确定外伤史非常关键,而在审阅病历资料时又需要注意辨别材料的真伪。第1-2肋及第11-12肋,一般在遭受强大暴力时才形成骨折,而第3-10肋骨则相对比较容易骨折。针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建议结合不同时间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肋骨CT平扫并图像重组的应用,逐根肋骨观察,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在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要使用新技术新手段,但不能盲目相信影像学诊断意见,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而去选择相应的影像检查,一定要将影像学资料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避免造成错误的鉴定意见。
社会组织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展现的热情和社会动员能力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但研究多集中于介绍国外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经验、评论其参与救灾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以及社会组织完善和发展路径等,而专门研究灾害联合救助组织的成果并不多见.鉴于联合组织在聚合跨行业社会组织,开展广泛社会动员,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联合组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
本文综合演化博弈理论和多主体建模工具,首先通过对四川灾后农村安置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建立灾后集中安置中受灾村民与政府动态博弈模型,并采用多主体建模工具NetLogo进行多情景仿真,模拟各利益主体在安置策略选择上的演化规律,研究达到演化均衡状态的不同状况及各个因素参数取值对演化结果的影响,最后探讨问题的解决机制。
在突发事件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刺激,人们对事件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常常出现集合的趋势,进而转化为网络舆情。而网络公众关注度是了解、研究及控制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指数。本文搜集大量突发事件探究多舆情事件的机理,并探究其公众关注度存在的替代及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