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尽管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治疗的外科治疗手段,但某些对开颅手术依从性差的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或者由于老年体弱、合并严重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需要借助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轻微的外科手段进行治疗。Mullan等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报道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手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由于该技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此后在许多国家得以广泛开展本文旨在介绍采用改良Mullan方法,我国在这方面技术开展相对晚,本文旨在介绍采用改良PBC技术治疗452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2月采用PBC方法治疗的452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本组80岁以上高龄患者102例(23%),疼痛累及第Ⅰ支患者85例(19%),有手术治疗史240例(53%);PBC在X线监视下应用Hartel前入法、通过特制的14号鞘管导入4号Fogarty球囊进入Meckel腔压迫半月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患者住院3~9天,平均5.6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435例术后疼痛完全即刻消失(96%),总有效率达98.5%,术后患者感患侧面部麻木385例(85%),张口咀嚼略乏力248例(55%),口角疱疹149例(33%),复视2例(0.4%),出院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约28.5月,2例病人复视症状于2月内缓解,咀嚼乏力多于2~3个月好转或消失,本组疼痛复发率约为11.9%(54例),均经二次PBC或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治愈,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2.9%(13例),无角膜溃疡,面部麻木多于3~6个月内好转或良好耐受。结论尽管PBC不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治疗,但作为一项微创手术,无痛、无需病人配合、操作简单,侵袭性小,避免了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条件限制与风险,患者的手术依从性相对高,而且手术可以重复进行,PBC的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微等优势使其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合高龄体弱、对开颅手术依从性差或累及第Ⅰ支疼痛的患者,可作为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一个有效补充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