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闪锌矿微生物氧化作用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硫化物常见于各类岩石但在地表氧化环境中不稳定,在微生物作用易形成酸性排水,并引起重金属污染.闪锌矿是矿山废弃物中常见的金属硫化物,可作为终端电子供体而支撑氧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同时,闪锌矿还是天然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产生光生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能力.尽管地表系统中阳光是不可忽视的能量类型,但关于光照影响闪锌矿微生物氧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酸性矿山废水中常见的氧化细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A.f)为实验菌,基于对比实验研究了光照对闪锌矿微生物氧化的影响,可为系统认识地表硫化物微生物氧化机制和效应提供新的依据.
其他文献
建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锆石年代学信息与俯冲-折返历史的关系,是探讨俯冲带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吉尔吉斯北天山的阿克秋兹高压变质岩为实例,探讨锆石成因与俯冲带岩石变质历史.阿克秋兹变质地体位于科克其塔夫–北天山构造带南部,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格伦维尔期花岗片麻岩地体(Kochkorka杂岩)和含有Dzhalair-Naiman蛇绿岩(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增生杂岩.在吉尔吉斯北天山阿克秋兹附近
大陆地壳下覆有熔体亏损的刚性陆下岩石圈地幔,以避免来自软流圈的对流破坏.作为地壳熔体抽离后的残留,SCLM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和上覆地壳耦合,即SCLM的形成年龄应该和上覆最古老地壳的形成年龄一致.确实,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种壳-幔耦合效应,尤其是在克拉通地区.同位素方面,因为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元素不相容性的差异,相对于Rb、Nd和Hf,残留的SCLM更倾向于富集Sr、Sm和Lu,这就导致岩石圈地幔在
对福建东南沿海的上营岩体、金刚山岩体、塔潭岩体和白石山岩体(主要由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研究,以厘定福建东南沿海白至纪高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演化机制。
大兴安岭北段阿里河镇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上属于新林-吉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和兴安地块的汇聚部位.区内出露的地质体主要包括新元古代蛇绿岩、晚古生代大乌苏杂岩、玛尼吐组火山岩及中生代花岗岩体.阿里河镇岩体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钾长石多数为条纹长石,普遍暗色矿物含量较低,岩石发育晶洞构造,镜下鉴定中识别出白岗岩和细晶岩,并与伟晶岩伴生.
本文对松嫩地块东缘和佳木斯地块西缘二叠纪至早侏罗世的火成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合区域沉积建造组合,对两个地块的拼合历史及牡丹江洋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钙碱性I型花岗岩通常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是这一变化的主要机制,但并不清楚哪一种起主导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选择秦岭造山带三叠纪温泉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包括地球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和相平衡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地壳部分熔融过程和随后的分离结晶过程都对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的成分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选取了该大火成岩省中粗面安山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其源区特征和演化过程。
内蒙古中部赤峰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北缘与兴蒙造山带交界位置,区内存在大量的古生代和早中生代花岗岩.其中晚三叠世花岗质岩石分布相对较广,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区内出露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代表性岩体有爱林沟岩体和八家子岩体.爱林沟花岗闪长岩与八家子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晚三叠世早期赤峰地区处于碰撞向造山后伸展转变环境,随
矿物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是近年来研究气候问题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矿物对独特气候条件具有显著的标型指示意义.本文将通过电子探针和XRD分析研究其矿物特征,进而根据氯铜矿和铜盐独特的矿物性质阐述氯铜矿和铜盐的产出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气候演变的反映。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含铅废弃物不断输入环境,生态环境中的铅污染不断加剧.被排入环境中的铅不易降解,具有长期持久性,对人体的危害极其严重,它不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同时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胎儿畸形.因此,铅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现今对铅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中的微生物修复因价格低廉、资源利用高效、材料广泛等特点被广为运用,其中的真菌又因数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