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何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

来源 :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两个县(区)的调研发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被普遍认为是必要的,但在"标准"本身以及标准化"建设"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前者表现为办学标准不相一致、不符实际或不够具体等欠缺;后者表现为建设中的超标与低标现象共存、硬件与软件不相协调、配备与维护不能一贯、县管与镇管缺乏统一、标准与个性或成两歧、手段与目的易生混淆等情况.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坚持一种实践理性,着力于工作性质的明确、标准尺度的优化、建设策略的转换与推进重点的把握.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正发生着很多的变化,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较为科学的文化管理模式转变.由此可见,文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学校文化管理的视角,以私立高中学生流失问题为例,分析私立学校在文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具有广泛性和延展性的特征,是包含教育教育管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思想观念现代化的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而阐述了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包括主体、手段和体制的现代化,最后提出实现教育管理现代的"主体——手段——体制"三位一体的渐进式动态模型.
教育乃国家百年大计,强国富民的基石.而教师则为教育事业发展核心,在为促进教育质量与公平的保障中,综合中国国情,教育资源配置中教师流动机制则极为关键.教师合理交流是一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有益举措.为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政府所采用取的一系列教师流动措施备受社会关注,同时教师交流机制的结构框架成型和改革亦是发展为多个阶段,单双向交流机制构建,平行交流的转变,县管校聘的举措等等都使得教师交流机制逐步的
学术问责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范畴,是从行政问责中推演而来的"舶来品".通过文献的检索与分析发现,学界将其作为根治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从学术问责的内涵与特征、理论基础、目标与价值、困境以及构建框架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术问责理论体系、缺乏独具特色的本土化学术问责研究内容以及多元规范化的学术问责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未来学术问责的研究应着力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热点话题.以教育管理现代化视角分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指出教师的信息知识不够全面;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校本培训成效不显著;学校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的科研信息素养不高.建议树立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思想;构建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形成信息素养评价机制;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以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传统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具有资助对象认定模糊、资助工作费时费力、受助学生思想教育匮乏等显著痛点,将"互联网+"引入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是教育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能够提高资助精准度,并且更加高效、便捷.从搭建网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核定"平台、建立高校受助学生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开发助学手机APP、开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新形式四处着手构建"互联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教育管理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中国教育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得不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变革.
面对中小学校园中冲突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教师权益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受限于客观的现实条件、教育管理不当、教师维权途径不畅、舆论导向等因素带来的教师权益损害,提出建议和意见.
技术新革命、高考新改革、教育新范式、学校新样态的现实表明特色办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个性理论认为个体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性、社会性、动力性、一贯性、多面性、组织性等特征,在这一理论视域下,有利于建设中小学特色校园文化,搭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多维管理观念,推动学校总体的特色建设.为取得特色化建设成效,应当将特色建设的策略与其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支持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发挥学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至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理论视角,即技术-理性视角、相互适应视角、意义建构视角.技术-理性视角和相互适应视角因忽视了执行者意义建构过程而不能充分解释复杂的政策执行过程.建基于社会心理学和组织理论的意义建构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过程,涉及行动者的意义建构活动,是政策、行动者以及情境三者间互动的结果.意义建构视角详细说明了行动者解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