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中应用的利弊与应用前景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现实技术在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体育领域之中,并且有一些实验已经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广义上的虚拟现实技术包括一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世界的环境和物体进行的模拟,狭义上的虚拟现实技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的可以让个体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与虚拟环境交互的技术。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界定采用后者。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中的应用表现为通过运用虚拟现实相关设备向运动员展示可交互的、由计算机或现实摄影生成的、与体育运动情景相关的虚拟环境,以此来评估、训练、提高运动员在特定项目或技术动作上的表现。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当中应用的利弊及发展前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基本特征,即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时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知觉通道传递的信息的多感知性;沉浸在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中的沉浸性;通过情景中的交互设置主动与虚拟环境、人物乃至真实人物进行沟通交流的交互性;通过模拟和设计去体验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亲身经历的情景的构想性。现存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当中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涉及的运动项目大多数为自行车骑行、划船、跑步等耐力项目,只有个别实验针对的运动项目是高尔夫、棒球、篮球等。根据各个实验与文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中应用的优势在于:1.便携易用反馈及时,运动员可以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在几乎任何情境下进行训练,如旅行途中、耐力训练时、在床上休息时等,同时生化信息的反馈也可以很好地与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结合起来在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直接实时的反馈。2.个性化的训练设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构想性和多感知性的特性,运动员可以获得高度个性化与针对性的虚拟情景,比如对天气状况的控制、对赛事情景的模拟、对对手水平的设置等,这也让运动员获得了一种习得战术知识、能量控制、决策制定等技能的方式。3.情景重复打破限制,运动员可以多次重复同一个情景,以期获得适应性与熟练水平,如多次体验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多次体验的运动项目,如跳伞、钢架雪车等高成本、高危项目。4.异地交互全面训练,运动员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不进行长途旅行的前提下与对手在虚拟现实平台上同台竞技、接受位于其他地区的教练的实时训练,而教练也能获得运动员身体、训练情况的实时反馈信息,这让运动员可以进行更加全面的运动训练。5.适用人群包罗万众,各个年龄、性别、运动等级、健康状况、受伤与否的运动员均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或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现有的研究还发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运动训练可以在提高运动员参与锻炼的自发性的同时改善他们的运动表现、改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心率与血氧含量、降低运动员的肌肉疲劳与自感压力等一系列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劣势:1.真实程度影响效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环境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沉浸感,真实感低或不适当将造成恐怖谷效应与低参与动机,这为虚拟现实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2.数据处理要求较高,无论是通过捕捉现实环境中运动员的身体运动与生理信号还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动作模拟与场景构建,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的内存、时间与空间。3.有安全与健康隐患,虽然目前的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已足够便携,但是它的重量仍不能保证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训练而不产生颈椎问题,同时电线设置局限活动空间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以进行虚拟现实训练的运动项目的种类。4.诱发错误技能迁移,目前一些虚拟现实训练软件的反馈与动作捕捉还不够真实,这会导致运动员在运动技能上的错误迁移,从而导致不自然的行为模式甚至受伤。5.可能导致社交孤立,大规模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在进行团体训练时产生不适应感与回避行为。6.传染病与卫生问题,由于成本较高,不可能每个运动员都有一副自己的穿戴设备,多人共用设备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让眼部疾病与面部皮肤疾病的传染成为了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中的发展前景有应用于赛前准备活动中、应用于心理技能训练中、应用于康复训练中、建立在线数据库。但是同时,成本因素、研究因素与软件因素也阻碍着它的发展。总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其基本特征有效地改善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效果,而它在竞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也同样是十分可观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训练领域当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弥补目前存在于运动训练中的一些问题并使运动员的表现获得较为全面的提升,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致力于开发更便携的硬件技术、更真实的软件技术、更规范的训练应用方式以及更成体系的理论构造,以此促进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在体育强国、科技兴国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三才进针法结合水针治疗肾虚型腰痛继发癃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肾虚型腰痛继发癃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三才进针法结合水针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治疗法,通过残余尿量、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排尿困难、尿
通过考察大数据创构中的“智能差异”现象的具体表现过程,探讨了不同身份的数据主体在大数据创构中产生智能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大数据创构中存在的数据主体“智能差异”现象,是由于不同身份的数据主体在大数据创构活动中优势获取、技术自主权行使与社会支持三个方面不平等而造成的特殊现象,它体现的是不同身份的数据主体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种受益公平性差异。因此,应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尽可能避免大数据创构中数据主体受益
报纸
<正>愤怒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较早。早在婴幼儿时期,人的目的性行动受到阻挠或威胁时,就会唤起愤怒情绪。人们常说:化愤怒为力量。实际上,愤怒是一种强有力的驱动力。愤怒是有能量的。研究发现,当我们面对难题和障碍时,愤怒能够使我们调动全身能量、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对于愤怒的表达,有非理性和理性两种方式。愤怒的理性表达,它的特征是适当诚实、直截了当地表达自我、自尊,为自己做选择。它行为背后的基本观念是我
期刊
为了解秋水仙素处理对苎麻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湘饲纤兼用苎1号腋芽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不同的时间,结果显示:用1.8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48 h,苎麻株高、茎粗和分株力状况较好;用1.5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72 h,苎麻的原麻产量较高;用5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苎麻的纤维强度较好;用10 mg/mL的秋水仙素处理72 h,苎麻的纤维支数最优。相关性分析
<正>笔者应用当归地黄饮加减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门诊2019年1月~2020年6月肾虚型CNLBP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17±8.87岁;
随着大型装备制造及航天工程的发展,桁架在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针对桁架结构各方向上不同的承载需求,利用连续体等效方法研究了三棱直线桁架的承载特性。考虑桁架截面特征,基于能量等效原则将离散桁架等效为连续介质梁模型,获得连续介质梁模型的等效刚度和等效质量,对比验证了桁架结构的数值计算频率和等效梁模型的理论推导结果,研究了在改变桁架横截面边长比例时其横向弯曲刚度和频率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单胞形
以野生刺梨干果、甜橙制备复合果汁,探究复合果汁、柠檬酸、复合凝胶剂、白砂糖的添加量对果冻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果冻感官、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刺梨甜橙果冻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果汁15.00%(野生刺梨汁∶甜橙汁=1∶1)、柠檬酸0.20%、复合凝胶剂1.60%(卡拉胶∶魔芋胶=5∶1)、白砂糖为14.00%。此工艺条件制得的野生刺梨甜橙果冻富含维生素C、酸甜适宜、口感顺滑
采用二氯磷酸苯酯、三乙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二乙胺基)乙醇和二乙醇胺合成了自制含磷二元醇(P-2OH),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磷二元醇(P-2OH)、二羟甲基丙酸(DM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双季戊四醇(Di-PE)和三乙胺合成了磷硅复合改性的水性UV固化的六臂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物的
制备一系列的单/双/三组元的钨铈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测试催化剂在200~550℃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中的脱硝活性。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W含量和催化剂组成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使用N2吸附-脱附、X线衍射仪(XRD)、X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浸渍法、湿混法和水热法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脱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