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组合基太阳能储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利用非金属矿物的储热特征装载相变功能体制备矿物基复合相变材料是高效太阳能储热材料低成本制备的重要研究方向[1].但非金属矿物存在导热性能差的问题,因此,一些高导热材料被添加至矿物基复合相变材料,提高材料的导热系数.San和Karaipekli [2]采用膨胀珍珠岩稳定月桂酸制备珍珠岩基太阳能储热材料.为了提高其导热系数,通过加入膨胀石墨至复合物中,导热系数由0.07 W·m-1·K-1提升至0.13 W·m-1·K-1.但是,加入膨胀石墨后,复合材料的储热容量降低了7%,这个现象同样出现他们有关的研究工作中[3-4].因此,必须研究更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当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同时,须兼顾提升其储热容量.本文以膨润土(bentonite,B)和石墨(graphite,G)为原料,通过简单组合和微波酸强化组合方式合成了GB和GBm两种支撑基体,再通过真空浸渍法装载硬脂酸(SA),制备了SA/GB和SA/GBm两种矿物组合基太阳能储热材料.采用FTIR、AFM、SEM等手段研究了材料微结构;制备的SA/GBm的储热容量和导热系数比SA/GB的分别提高了62%和31%.
其他文献
生命起源/演化是重大而又最具争议的科学问题.寻找地球和地球外生命起源/演化痕迹是现代科学久远和必然的追求目标.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寻找和鉴别生命残存有机质.为此,需要评估生命环境的可居性,前生命支撑环境对有机体残骸,特别是大有机分子的保存性.在极为稀少的早期生命记录中寻求答案需要:寻找可保存生物学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场所;研究可最大限度保存原始有机质的岩石类型及其矿物学组合;鉴别复杂有机分子的非生物/或生
利用从粤北大宝山尾矿库酸性矿山废水培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菌株培养液(菌悬液浓度达到1×107个/mL)和毒砂粉末,在250ml的锥形瓶中进行系列浸泡实验,矿浆密度为3%(100mL溶液中含3g毒砂粉末).将毒砂粉末加入含有Fe2+和不含Fe2+的9K培养基中,接种10%(加入的菌悬液/溶液总体积)的A.f液悬液,用1:1的H2SO4调节pH,分别为2.00、3.00和3.50,将锥
工业革命以来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引起气候变化.我国自1970年代开始大量排放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和SO2,而且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CO2和SO2排放国.树轮碳-硫同位素及硫含量能很好地记录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水利用效率,及化石燃料燃烧.本报道了来自南方森林115年全树树轮碳-硫同位素及硫含量,目的在于记录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和SO2历排放历史,及试图探讨人
微生物作用下Cr(Ⅵ)还原为Cr(Ⅲ)的过程是Cr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研究微生物作用下的Cr(Ⅵ)的还原过程不仅对理解Cr在地表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和Cr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Cr(Ⅵ)的毒性远高于Cr(Ⅲ),利用微生物对环境中Cr(Ⅵ)污染进行原位修复是高效、廉价且不易产生次一级污染物的方法.Cr(Ⅵ)的还原过程会引起显著的Cr同位素分馏,该分馏不受稀释、吸附、解附、
研究的样品橄榄岩发生了非常强烈的蛇纹石化作用,主要蚀变产物为蛇纹石,在后期也发生了碳酸盐化形成碳酸盐矿物.蛇纹石化橄榄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利蛇纹石和磁铁矿.采用岩石样品分段加热脱气装置,将粉末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先加热150℃脱去风化和表面残余有机质的影响,再从200℃~400℃~600℃~800℃~1000℃分段加热,每个温度点恒温40min,分步冷阱脱水和气体高温裂解,并将它分别与MAT-271
笔者应用已经建立的准确可靠的氨基酸含量及δ15N分析手段,以贵州省特有的几种喀斯特适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喀斯特脆弱的地表植被生态体系对外界环境压力的响应机制.主要选取的研究对象包括:细叶小羽藓、诸葛菜、鼠李、马尾松.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同时使用两个检测器:DAD和FLD。氨基酸氮同位素值采用GC/C/IRMS法测定。通过对不同生境下适生植物叶片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谷氨酸、天冬氨酸
全球活性氮的释放和大气氮沉降在最近几十年显著增强,中国加剧的氮沉降(近30年由13.2增加到21.1kg N ha–1year-1)主要来自于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机动车和燃煤)和农业、畜牧业发展(化肥、家畜)等.大气氮沉降主要包括气态、气溶胶及降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如氮氧化物、氨、硝酸盐和有机氮等.大气氮沉降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氮源之一,而大量的可利用活性氮使得水体系统富营养化以及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
天然金刚石形成于地球深部,反映丰富的地幔信息及演变历史[1-2]。金刚石中特征的氮原子缺陷是追溯其地幔存留时间和保存温度的重要依据[3-4],氮缺陷近年来也被认为是实现量子计算的优良载体,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5-6]。本世纪初新发现的储量巨大的津巴布韦砂矿型天然金刚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7-10]。我们对已获得的津巴布韦金刚石样品进行预研究,注意到该产地金刚石具有特殊的立方体-八面体
会议
电气石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即能引起电气石晶体之间的电势差,这种静电压很高,它能促使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被击中的电子附着于邻近的水和氧分子并使它转化为负离子[1].针对该特性,本实验将超细锂电气石粉体和高温釉料以1:5的质量比混合,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将混有锂电气石的釉料均匀印到充分清洁后的玻璃表面,进行烘干处理后将表面带有釉料的玻璃置于500℃的钢化炉中进行烧制,再利用强冷风使其
会议
水对地幔硅酸盐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运移迁徙以及热稳定性都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水在地幔矿物中的赋存机制及地球深部的水循环过程,是当今世界矿物学与地球科学领域内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这对于我们了解地球深部的岩石矿物学与诸多地球动力学过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俯冲板块中的蛇纹石(serpentine,含水量10%~13%)随着板块的向下运动,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将产生Phase A(含水11.8%)、粒硅镁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