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水凝胶作为承力部位软骨修复材料的开发

来源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2013年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PAD_sl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引言:骨改建是骨吸收和骨形成间的动态平衡过程,破骨细胞通过骨吸收在骨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能促进骨形成,然而,有关其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新型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对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将小鼠源性破骨前体细胞接种于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上,破骨细胞活化因子诱导,体外共
自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FDA)批准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用于临床脊柱融合的治疗以来,rhBMP-2广泛应用于骨科植入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1]然而,rhBMP-2的使用过程存在使用剂量大、生物活性低、体内存活时间短等弊端。近年来研究发现,纳米尺寸表界面特性对蛋白吸附、分子构象以及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2]考虑到羟基磷灰石(HAP)在骨组织支架/植入材料的领域
随着人们对自组装本质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入,自组装策略已经成为构筑多尺度、多形态、多功能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研究者们构建的自组装纳米载体系统(如,脂质体、胶束、聚合物囊泡等)实现了对生物活性分子(如,药物、基因、蛋白等)的高效运输和传递。近年来,树状大分子自组装体以其多元性、多功能性、稳定性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最新一代的纳米载体材料;然而,树状大分子自组装策略仍十分有限,树状大分子组装体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评价不同温度碱热处理的表面网状结构纳米钛在体外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BMSc接种于实验组材料24小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细胞形态,通过DAPI、MTT及ALP法分别检测材料的早期粘附、增殖及成骨效应.结果 在80℃下碱热处理的纳米材料的表面,细胞伸展的形态更加良好.细胞与材料共培养30min、60min、120min后,80℃组材料表面细胞粘附的数量更多(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