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和营养改良研究进展--植物占位立体营养调控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研究植物占位空间营养及其调控。方法:以4种不同玉米田间种植型式为素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果:群体作物密植过程中,植物占位立体空间与光、热、水、气(CO2)、肥(矿质元素)同是植物生长发育并获得较高群体产量必需的生活要素;是植物存活和生长发育冠层营养和土体营养的承载依托;可以用植物单株内切圆面积或单株内切圆冠层和根系土体的圆柱体体积大小对群体作物的营养状况进行量化比较。结论:人类可通过对植物田间株、行距调节和不同田间配置对其加以调控、改变。
其他文献
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无污染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讲质量、讲安全、讲健康、讲特色已成为消费者的新要求。要获得安全、洁净、无污染的特色蔬菜产品,必须重视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保证安全特色蔬菜的长期供给为目标,努力实现由注重数量、保证供给,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安全转变;由主攻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实现从装满“菜篮子”,向丰富净化
蚕桑产业是普洱市的六大特色绿色产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产量低、效益差、支撑力弱。笔者认为,普洱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不够科学、投入不足、人才匮乏、产业矛盾冲突大、龙头企业资金经营管理跟不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科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普洱市蚕桑专业强村大户工程实施方案》、加大政政支持力度、对龙头企的融资给予支持、规范蚕桑生产经营秩序五个方面的措
本试验以4个玉米自交系与郑单958、先玉335的父母本进行测配试验,研究了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由C6-5-10组配出的杂交组合较易获高产,株高及株型较理想,适合做一种良好的父母本.C50-5-14×昌7-2,6-5-10×郑58两个组合具有增产表现,具有改良出好品种的趋势.
按玉米育种采用的生物技术和新品种的遗传特征可以将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常规育种时代;转基因时代;后转基因时代。文章讨论了后转基因时代的玉米商业化育种的主要特征,以及后转基因时代带给政府、种业企业、育种科研教学机构的新机遇和挑战。建议创建后转基因时代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创建后转基因时代的研发生产体系;创建后转基因时代的商业环境。
本研究所采用的试验材料均为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包括1950年代的农家种,1960年代的双交种以及1970 - 2000年代的单交种共35个.2010 -2011年在新疆和海南进行开花期耐旱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主推玉米品种产量较灌溉条件下降.在灌溉与干旱条件下,我国玉米主推品种的产量与年代呈线性上升趋势.在水浇条件下产量的遗传增益高于干旱条件.主推玉米品种的耐旱系数随着年代更替而
选用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以330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玉米全基因组上检测QTL.结果显示,检测到13个与甜玉米株高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玉米第1和5染色体上,可解释3.2-13.3%的表型变异4.8-28.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7个与甜玉米穗位高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玉米第3、4、8、9、10染色体上,可解释3.2-13.3%的表型变异;检测到5个与穗高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能源作物,在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粒重是玉米产量的三大直接构成因素之一,玉米籽粒由胚、胚乳和种皮3部分构成,其中胚乳占粒重的80% -85%,胚乳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粒重,进而决定产量。课题组前期研究以粒重差异较大的小粒爆裂玉米自交系N(0)4和大粒马齿型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为材料,构建2个胚乳发育关键时期的4个抑制差减杂交库,从中获得一
以易空秆和不易空秆的成对近等基因系为试材,在遮荫胁迫下对光合色素的反应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空秆近等基因系对遮荫胁迫会产生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升高的反应,并随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增幅加大,而空秆系不具备此能力。两个近等基因系的叶绿素a/b值在遮荫胁迫后均产生下降反应,但不空秆系始终高于空秆系。遮荫胁迫后,不空秆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随着遮荫强度加大而升幅加大,而空秆系变
本研究依据Genbank中水稻精氨酸酶的基因序列,应用RT-PCR方法同源克隆玉米自交系中的精氨酸酶基因ZmArg,进而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并采用农杆菌侵染玉米芽尖方法转化早熟玉米自交系,旨在创制高产玉米新株系,为高产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材料基础。
本文通过对我国青贮玉米品种选育利用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目前青贮玉米品种选育相对滞后,品种选育应在重点发展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的同时,兼顾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