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汲取师德内涵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的师德思想是我国新形势下教师道德建构的重要的传统理论源泉.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和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师德的理论含义,研读《论语》等相关著作,分析孔子的师德内涵和仁礼及诸概念在师德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受多元文化影响,学校公民教育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注意了对文化根基的建立、产生了应对多元文化的主动性观念、有意识的激发学生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此同时,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出现,我国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使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公民教育试着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来解决我国学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过程中,公民教育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旨在概括梳理当代国内外学者关于公民教育思潮或观点,以期对我国公民教育研究提供指导性思路与突破,并对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文章从公民及公民意识的相关问题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调查和分析了当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在公民身份认同、公民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六个维度的公民意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公民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国家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较强;权利与义务意识及民主法治意识不高;另外,绝大部分教师将影响教师公民意识的主要因素归结于经济因素、道德因素和法制的健全性.据此,本文从社会、学校、
尼日利亚中小学实施问题导向式的公民教育后,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培养了儿童的适应能力,使儿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儿童形成了对他人、对多元文化、对历史的理解力.同时,尼日利亚的公民教育也受到了政治、家长、教师、学校资源等各方面的干扰与限制.
公共领域有效调节公民与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并体现公众公共利益和共享价值的社会空间.公共领域不是由只专著于私人利益的个体组成的,而是由超越私人利益,能够抬起头来关注共同利益并具有良好参与能力的独主公民所组成.公共领域是公民身份形成之域.当代社会转型时期"公共领域"的消解,可能导致人在"原子化"趋势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道德的冷漠和自私.公共领域的培育,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适宜的土壤,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公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也不断增强,然而,就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的总体方面来说,我国公民意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要通过如下措施提高公民意识水平:要让全体公民都认识到提高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加强各级学校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积极孕育民主公平的社会环境;引导和鼓励公民参与公民实践活动.
对甘肃阿克塞县小学的30名哈萨克族六年级学生,肃北蒙古族学校和肃北县城小学的47名蒙古族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感测试,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他们的成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同一地区同一年级不同学校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学生数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学生数感总体处于中下水平,且发展不平衡.在探讨导致数感总体水平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数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侧重于从寻找现代价值的思路与比较研究的思路来进行;在研究内容方面则侧重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想本身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现实意义研究以及比较分析研究这三个角度.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国家之一,也不得不面对青少年的网络生存危机.20年来,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旨在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规避网络消极影响的对策,为应对中国青少年不良网络使用问题提供了宝贵镜鉴.
新课改已经展开多年,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但发现在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中有二种主要的不良倾向,即"以学生为中心"形式化和"表扬夸大化".其表面看来很热闹,实质上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其产生原因是教师自身素质编低,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